微课
微课是指在5min内将一个碎片化的知识点讲清楚、说明白的一种微视频。微课作为一种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内容进行讲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总之,微课是校本教研在新形势下的产物。

一、微课要求:
(一)、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启发性引导性强,能有效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内容容量合适(一般控制在5-10分钟),组织结构合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整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教学方法选用得当,教学手段运用合理,授课的语言准确、严谨。
(四)、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五)、提供适当有效的学习评价及反馈。
(六)、微课面向学生学习,能够应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建构和能力发展起正面推动作用,成为变革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微课的特点:
(一)、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突出,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三)、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四)、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当然,微课也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缺少互动性、没有自觉性或者主观能动性差等,导致微课最终无法发挥它的最大效用。虽然,大家对微课的看法褒贬不一,但是在当下单一的线下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员的需求下,微课作为线上的授课形式,只要使用得当,还是可以结合线下将优势最大化。
三、如何制作微课:
1.制作方式
(1)摄像机拍摄,即利用录像机拍摄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过程,或拍摄某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2)录屏软件录制。选择好一款屏幕录制软件,将要讲解的内容按照PPT的呈现方式依次进行讲述。
(3)可汗学院模式。这是一种直接、有效、快捷的制作方式。教师可以用简单的录屏软件加上手写板和画图软件,边讲解边演示。
(4)录播教室录制。在专业的教室里录制微课,录制出来的微课质量较高。
2.制作步骤
(1)选择合适的制作方式。
(2)教学内容设计。它包括教学情境设置、教材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与解决、教情学情分析、课件的制作。
(3)准备工具。工具包括摄像机、电脑、录屏软件和麦克风等。
(4)微课录制,即教师要注意录制过程中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重难点的语音强调等。
(5)微课剪辑,即微课制作好以后,需要对录制过程中人为的干扰进行优化,有的还要对微课的开头、结尾进行处理。

四、如何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微课:
1.让微课与新授课教学巧妙融合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在开始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看视频。例如,在一节语文课上,由于同学们都没有去过桂林,很想知道桂林山水为什么"甲天下",教师就将事先制作好的微课放给同学们看。这个视频是教师自己到桂林旅游时拍摄的。同学们边看视频中的山水边听老师讲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进行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的练习。
以上5个环节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微课。

2.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效使用微课
现在,网络通信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其优点有以下几点:
(1)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的,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
(3)适应不同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可以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因此那些平时反应慢、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观看,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